為了深入了解革命老區的紅色傳承,學習其中的紅色精神,體會先輩們的堅毅與不屈,弘揚光榮,延續紅色血脈,感悟紅色精神,在重溫曆史中立根鑄魂,在奮力前行中開拓攻堅。于2024年7月13日早,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實踐團隊“三下鄉”社會實踐小組來到了百色起義紀念園,跟随講解員的步伐,一起聆聽先輩的英勇事迹,感受紅色老區的革命精神。

進入百色起義紀念館中,迎面而來的是先輩們嚴嵩的雕塑,一旁的黨旗顯得熠熠生輝,望着旗下的入黨誓詞,小組成員們思緒萬千。
百色起義,又叫右江暴動,是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雷經天、韋拔群在廣西百色舉行起義,成立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開始了廣西西部的工農武裝割據。


百折不撓是百色起義精神最寶貴的品質。百色起義從前期準備、建立右江革命根據地到轉戰千裡北上、保衛右江蘇維埃政權,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紅七軍将士曆時9個月、跨越5省、轉戰7000多裡,與反動勢力戰鬥100餘次,7000多人的部隊抵達江西中央蘇區時隻剩2000人左右。百色起義的領導者和全體指戰員始終堅持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執着追求,直到革命取得勝利。


實事求是是百色起義精神最難能可貴的靈魂所在。百色起義的領導者全面分析百色的形勢,敢于正視現實,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審時度勢、機動靈活,成功發動了百色起義,并采用“共耕”和“分耕”的土地革命政策,團結廣大貧苦農民,壯大了紅軍隊伍。
百色起義是中國工農革命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國共産黨領導武裝鬥争的光輝事迹,也是衆多革命領袖的鬥争起點。曆經滄桑,曆久彌堅,革命先輩們的光輝事迹将永存世間,他們的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精神更值得後輩銘記學習。
鄧小平、陳豪人、張雲逸等同志在廣西百色組織領導的武裝起義創造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這次起義是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的影響和鼓舞下,中國共産黨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一次光輝實踐。

重溫革命前輩的頑強精神與不折不扣的品質使後輩能夠更好地傳承,為了使百色起義的革命精神更好的被後人記住,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牢記初心使命,大力弘揚百色起義精神。
要發掘革命老區精神事迹,就要充分挖掘百色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資源,構建百色革命老區紅色基因特色濃厚的精神家園。要發揚百色起義精神,堅持實事求是、文明引領,依靠發動群衆,開發具有革命老區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的鄉村文化産品,廣泛宣傳革命老區的特色文化産品,凝聚推動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增強革命老區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推動建設和諧文明的紅色鄉村,将百色起義精神的科學内涵與鄉村治理機制結合,完善鄉村治理内容,構建具有革命老區特點的鄉村治理體系。運用道德講堂、節慶活動等載體,整合法制教育、文明家風、鄉規民約等内容,充分發動和組織群衆共同決定鄉村治理方案,團結和依靠群衆,探索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治理模式。